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绿色发展观和“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”的整体系统观,国家与地方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文件,并针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积极开展相关工作,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进程。
众智基于国家政策和现实业务需求,为客户提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程智治解决方案。本文将对生态修复业务概况和规划编制内容进行解读。
业务概况
2020年8月,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印发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,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。2020年9月,自然资源部办公厅颁布了《关于开展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》,以全国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、农业、城镇空间为对象,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。
如今,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,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,优化国土空间格局,建立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机制,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原理,对长期受到高强度开发建设、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灾害等影响造成生态系统严重受损退化、生态功能失调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下降的区域,采取工程和非工程等综合措施,对国土空间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。
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主要内容
近年来,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正快速在向系统化、信息化阶段转变,在这个过程中,依然存在较多问题。
生态修复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多个类型,涉及矿产、海洋、国土、规划等众多领域,业务类型复杂繁多,管理分散,缺乏协同共享与监管评估机制,业务开展难度较大。
过去对于生态问题的治理大多是简单的“发现问题-解决问题”思路,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与机制,缺乏整体性的统筹协调。2020年,自然资源部要求开展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,目前尚未全面完成,生态修复统一规划局面未形成。
目前针对生态修复工作尚未建成统一的管理平台,无法对各类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监管。虽然部分地区已建海洋管理、矿产管理等系统,但系统相对独立,没有形成协同工作机制,无法对生态修复全生命周期进行自动化、信息化管理。
由此可见,生态修复工作亟需推进规划编制和系统建设等工作,以完成对生态修复全流程的精细化、精准化管理。
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业务主要通过“现状把脉-规划编制-计划管理-项目实施-评估预警”等方面开展,保障生态修复工作全生命周期平稳运行,实现国土空间格局优化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。
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业务流程
在上述业务阶段中,众智可为客户提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服务,为生态修复提供工作依据。
生态修复规划编制
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统一采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,综合各类数据资料及研究成果,掌握国土空间生态现状。充分利用“双评价”成果,评估本地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恢复力水平,分析农业、城镇空间生态系统恢复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潜力,注重分析生态、农业、城镇三类空间冲突区域生态修复需求。
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以生态现状问题为导向,对生态系统构成、生态系统质量、生态胁迫识别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评估;以三线一单和国土空间规划为约束底线,划定生态修复范围;以生态治理技术为支撑,制定矿山治理规划、湿地保护规划、水土保持规划等专题规划;以工程项目为手段,对生态进行全方面治理和恢复;最后反馈生态修复的效果,形成完整技术路径,为之后的规划工作提供依据。
确立目标:分别提出到2025年、2030年、2035年分阶段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;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、生态保护红线、重要生态系统受损修复等方面设定生态修复指标体系。
修复分区:以自然地理格局为基础,按照国家及地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确定的分区和生态安全格局,划定生态修复分区,明确分区修复主方向及布局。
重点区域:以修复分区和“三区三线”为基础,结合当地实际情况,按照主要生态问题分布划定修复重点区域。
重点工程:按照划定的生态修复重点区域,根据生态问题的轻重缓急程度,布置重点工程,开展针对性生态修复工作。
成本效益:依据生态修复目标,测算投入的资金、人力、物力等成本,分析生态修复项目的社会、经济和生态效益。
监管评估:建立项目监管机制,对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评估。
成果呈现:形成生态修复规划文本、图件、附表、编制说明、专题研究报告、数据库、信息系统等成果。
结言
众智以“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”理论为指导,基于生态修复工作现状,凭借专业技能,提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程智治解决方案,帮助相关部门提升管理效率,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。
我们将持续深入研究生态修复相关业务,后续将介绍生态修复信息化建设,敬请关注!